中国毫米波技术成功商业化,人体安检方式即将开启新时代

编辑:易莱博 发布时间:2019-06-25

近日,人民网发文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毫米波合作式目标人体三维成像安检仪”项目,已在科技部、中科院的联合支持下成功商业化,人体安检方式即将开启新时代。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安检方式都以“金属探测门+手检”为主。这种安检方式的缺点显而易见:只能探测金属、手检耗时长、无法探测小型危险品、存在安检盲区等等。

1.jpg

毫米波 (millimeter wave )指的是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它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因而兼有两种波谱的特点。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是目前全球安防领域最先进技术,它本质上是一种雷达技术。它克服了“金属探测门+手检”的缺点,可以在不接触人体的情况下,检测出在衣物覆盖下藏匿于人体各部位的物品,对金属非金属都有效果,并可以通过图像得到物品的形状、大小等信息,是新一代、更安全的安检系统。

毫米波安检设备其实在欧美已有几十年的应用历史,但其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少数几家公司手中。安防领域较为特殊,对自主可控性要求较高,且国外设备价格昂贵,毫米波安检技术迫切需要国产化。

为了不被“卡脖子”,在国家科技部仪器重大专项的支持下,项目组历经十年研发,在“十二五”期间,成功突破了毫米波TR FEM 芯片及封装技术、毫米波阵列SIP技术、多核多线程硬件加速技术等关键技术,并生产出了原型样机。此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创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项目完成了科研成果转化。日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毫米波安监系统已在G20峰会外围、马来西亚吉隆坡航站楼、新疆乌鲁木齐高铁站、海南三沙市清澜港等典型场景实现了示范应用。

[来源:仪器信息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土壤领域又出新标准 涉污染地块风险管控

在土壤领域,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两类受到污染的土壤类型,对于建设用地,我国主要采用的是风险管控的思路,也就是土壤修复和风险评估相结合,在保证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修复工

2019-06-26
查看详情

高考志愿填写指南:仪器类专业院校大盘点

随着各省高考成绩的陆续公布,考生和家长又迎来了另一场“高考”——填报志愿。目前,全国高等院校超过2000所,办学层次多,各个学校优势和特色也不同。而根据现阶段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

2019-06-25
查看详情
专家
专栏
账户
设置

服务热线

0771-3370160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