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71-3370160
近日,美国显微学会MSA(Microscopy Society of America)公布2020年杰出科学家(Distinguished Scientist Awards)获奖者,物理学家David N. Seidman与生物学家庄小威分别获此殊荣。
杰出科学家奖旨在表彰在显微技术或显微分析领域取得了长期成就的杰出资深科学家,包含生物科学领域和物理科学领域。按照惯例,2020年杰出科学家奖项将于8月3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举行的“显微镜与微分析2020”(M&M 2020)会议上授予。
2020年杰出科学家-生物科学(Distinguished Scientist—Biological Sciences)
庄小威(Xiaowei Zhuang)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哈佛大学
庄小威,美籍华人,生物物理学家。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哈佛大学物理教授。1972年1月生于中国江苏,199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庄小威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生物物理学。她在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单分子荧光共振转移等光子学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开拓性贡献,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医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她发表的论文他引超过12600次,最高单篇他引超过2000次。目前是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员和美国物理学会会员。 她是《Cell》、《eLife》、《Annual Review of Biophysics》,《Chemical Physics Letters》和《Optical Nanoscopy》等知名期刊编辑委员会成员。
由阿贝确立的数百纳米空间分辨率的光学衍射极限制约了对亚细胞器精细结构的研究。2006年,庄小威实验室发明了基于单分子荧光检测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方法,即随机光学重构显微术(STORM),并应用该方法实现三维超高分辨率成像。基于光化学机制,她的实验室合成了超亮的可光控的染料及具有最佳性能的荧光蛋白,将分辨率进一步推进到几纳米,比光学衍射极限高近两个量级。在此基础上也发展了活细胞快速三维高分辨荧光成像。这一系列技术发展使得荧光显微技术进入分子水平成像时代。全世界众多实验室采用了这些技术,而基于该技术的商用STORM显微镜已进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影像平台和实验室中,大大促进了生物医学研究。
庄小威不只是开发超分辨影像方法的先驱,同时也是应用这些方法的领军者。她将STORM广泛应用于从单细胞生命体到复杂的哺乳动物的大脑,发现新的细胞结构,揭示全新的作用机理。例如她发现神经元轴突的膜骨架有一种令人吃惊的规律的周期性结构;采用超高分辨率大容积成像绘制了神经元突触输入区的图谱,揭示该区域对方向选择性的作用;揭示小鼠端粒蛋白质TRF2在端粒环形成中的必要性;发现精子特有的钙离子通道和其它有关钙信号通路分子形成一种特殊结构,该结构对精子的超活化有重要意义。庄小威也是最早将单分子荧光共振转移技术发展成探测生物分子结构动力学的有效工具的研究者之一。她在RNA折叠方面的研究揭示了难以用常规实验探测的单分子短暂折叠中间态和多种折叠通路,展示了RNA折叠具有非常崎岖的能量面;最近她发明了一种高通量的单分子荧光原位杂交方法MERFISH,可以对单个细胞中天然状态下的数千种RNA进行成像和定量;她揭示了染色质重塑复合物新的调控机理;她发明的单病毒跟踪方法可研究单个病毒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吞机器的相互作用。这些系列工作均为生物学中原创性的工作,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2020年杰出科学家-物理科学(Distinguished Scientist—Physical Sciences)
David N. Seidman
美国西北大学
David Seidman目前是美国西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W.P. Murphy教授。他是场离子显微镜、原子探针场离子显微镜和原子探针层析成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先驱者,这些技术应用于广泛的物理和工程领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高空间分辨率条件下同时具备纳米到亚纳米尺度的化学领域技术。David Seidman将这些技术与最先进的光学-电子显微镜技术相关联并加以利用。此外,他利用模拟(蒙特卡洛和晶格动力学蒙特卡洛)来解释实验观察结果,以获得他所研究的所有现象的详细物理图像。
David Seidman创建了西北大学原子探针层析成像中心(2004年)。他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并且是美国显微镜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美国材料研究院会士,曾获约翰·西蒙·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和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奖。他与已故的教授Peter Haasen一起获得了Max-Planck研究奖,并且还获得了ASM 国际金奖。
附:2018与2019年度美国显微学会杰出科学家奖获奖者回顾
2019年杰出科学家-生物科学
Bridget Carragher
纽约结构生物学中心
Bridget Carragher于198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工商界和学术界担任过各种职务,至2001年加入斯克里普斯研究所。2002年以来,她与Clint Potter一起担任国家自动分子显微镜资源项目(NRAMM)主任。2007年,Bridget与他人合创一家公司(NanoImaging Services, Inc.),并担任首席技术官,其目标是为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提供低温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其他显微镜服务。2015年,Bridget Carraghert和Clint Potter将实验室从斯克里普斯研究所转移到纽约结构生物学中心,在那里担任西蒙斯电子显微镜中心的联合主任。2018年5月,Bridget Carraghert和Clint Potter获得了用于建立国家低温透射电子显微镜访问和培训中心(NCCAT)的U24拨款。
NRAMM是由NIH资助的国家生物技术研究资源项目,重点研发和使用低温透射电子显微镜解决大分子复合物三维结构自动成像技术,总目标是开发新方法来改进从样本制备到最终三维图像生成的整个过程。
2019年杰出科学家-物理科学
Philip E. Batson
罗格斯大学物理与天文系
Philip E. Batson是罗格斯大学的杰出教授,自2009年从IBM Thomas J. Watson研究中心退休后,在物理和材料科学方面任职。Philip E. Batson于1976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应用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在英国剑桥卡文迪什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1978年转到IBM。20世纪80年代,他在IBM建造了高分辨率的EELS设备,用来探索STEM中空间分辨的EELS,研究金属纳米粒子系统中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散射。2002年,他成为第一个使用像差校正来演示亚埃成像的人,并因此获得2002-2003美国50位成像科学领导奖。2010年,白宫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Nion合作赞助的改善EELS决议项目列为“正在改变美国的100个恢复法案项目”之一。目前,他正在使用具有10 meV能量分辨率的EELS探索纳米尺寸结构中的声子行为。Philip E. Batson撰写了大约210篇文章,并且是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显微学会的会员。
2018年杰出科学家-物理科学
朱溢眉(Yimei Zhu)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Yimei Zhu教授是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的高级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和石溪大学副教授,分别于上海交通大学和名古屋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于1988年加入BNL,担任助理科学家,2002年晋升为终身高级物理学家。他是BNL高级电子显微镜研究所的创始主任。他的研究领域涵盖相关电子系统的凝聚态物理和先进电子显微镜,包括超快显微镜仪器。Yimei Zhu是美国显微镜学会物理科学分会首届会士和现任主任,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Zhu发表了500多篇期刊评审文章,并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300多篇特邀报告。
2018年杰出科学家-生物科学
Richard Leapman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Richard Leapman于剑桥大学获得自然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以及物理学博士学位,牛津大学材料系博士后,后在康奈尔大学应用与工程物理系John Silcox教授的指导下,为电子能谱学用于材料的纳米级表征作出了突出贡献。随后,Leapman博士来到NIH,开发基于扫描透射电镜和电子光谱学的方法,以确定细胞和超分子组装物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最近,他的团队开发了基于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断层成像法的技术,用于测定厚壁细胞的三维超微结构,以及用于确定纳米尺度组织架构的连续块面扫描电镜方法。Leapman博士获得了美国显微学会颁发的Burton奖章,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颁发的Samuel Wesley Stratton奖,以及美国微束分析学会颁发的总统科学奖。2011年,他当选为美国显微镜学会会士。他目前是《Microscopy》(Oxford)杂志的编辑,也是其他显微镜和纳米技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并曾在美国国家科学咨询委员会任职,其中包括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先进光子源。Leapman博士自2006年以来担任美国国家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NIBIB)校内项目的科学主任,并担任NIBIB细胞成像和大分子生物物理学实验室的负责人。
[来源:仪器信息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科学家认为,疫苗是解决疫情蔓延的唯一办法。 据世卫组织WHO统计,全球新冠疫苗研发项目已有44个,至少有96家公司和学术团体在同时开发。 3月
近期,3月19日,日本长崎大学研究团队宣布:长崎大学与佳能医疗系统株式会社共同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检测系统取得了初步成功,现阶段正与长崎县合作,开始了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