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71-3370160
从1993年开始,袁洪福教授就进入了近红外光谱的研究领域,这20多年来一直在做这一件事情,而且是全身心投入其中。他对近红外光谱有很深的感情,为之付出了很多心血,当然也有着很高的期待。日前,在接受仪器信息网采访时,袁洪福教授详细解析了我国近红外光谱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建议。
“一个学科发展趋势通常呈S型,我个人认为中国近红外学科的发展处在急剧上升的阶段。” 袁洪福介绍说,中国的近红外走过了一个从了解、质疑,到认可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不断磨合,现在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逐渐被各领域用户接受、认可,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用户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据介绍,我国目前大型饲料企业购置近红外光谱仪100台以上的有2家,购置5-10台的有50多家。
从仪器技术发展的角度,我国近红外光谱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比如,鉴于企业的需求,北京化工大学与西派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并为企业量身定制了蚕蛹雌雄高速鉴别与分选设备,1秒钟可以分选10个蚕蛹,1套设备一天可以分选1.2吨,正确率在98%以上,为企业节省用工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效率。袁洪福说,“虽然蚕蛹分选领域非常小,但是我们掌握了这项高难度的技术,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这表明我们国家近红外光谱技术并不落后。”
当然,袁洪福也提到,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在硬件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数据库的建设、模型的建立和维护等方面需要一定的突破;应用拓展和标准建设也亟待加强等。
[来源:仪器信息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2019年4月15-17日,第二十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随着国家多领域的治理手段加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环境执法监督机制等日益完善,环保治理的
2019年,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国际政治、经济、外交以及投资环境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科学仪器行业投资前景如何?投资人在筛选投资项目时更关注哪些领域?如何看待国内出现的“资本寒冬”现象